春节时总是以吃为主,宝宝吃的零食、肉类食物、饮料都多了,无形中加重了宝宝肠胃的负担,导致积食症状的发生。如何在节后,让宝宝“受伤”的脾胃得到休整和调理,成为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。

|积食的症状|

1.厌食,饭入口后久含不呑,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。

2.消化功能不好,容易腹胀、大便硬结或腹泻。

3.免疫力低,经常反复感冒、咳嗽,甚至肺炎。

4.烦躁易哭,难以入睡或睡不安宁,动则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。

5.宝宝鼻梁两侧发青、舌苔又厚又白,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。生长不良,面黄瘦弱,小便短黄或清长,大便酸臭或溏薄。

 

|如何缓解宝宝积食症状|

 

1通过饮食调节
1.选择清淡的蔬菜、容易消化的米粥、面汤、面条等,不吃油炸、膨化食品,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,可适当吃些鱼虾。
2.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,不能饿一顿饱一顿,这样会打乱肠胃的生物钟,影响消化。
3.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饱。宝宝白天运动量大,吃东西消化得快,但晚上胃蠕动慢了,消化能力比白天弱,如果吃得过多过饱,就容易积食。
4.早上和中午宝宝刚睡醒时,1小时内不要进食,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到正常需要一定的时间,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。
5.对于处在吃奶期的婴幼儿的妈妈来说,妈妈要忌口,注意饮食清淡,避免高脂肪、高蛋白饮食。妈妈饮食无度,婴儿就可能“奶积”。
2.通过推拿缓解
1.摩腹法:把四个手指并拢放在宝宝肚子上。然后轻轻盘旋状揉动,顺时针36次,逆时针9次。顺揉为清,逆揉为补。连续揉上30分钟即可,对孩子的肠胃非常好。如果揉的时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,说明出现了肠鸣音,或者孩子在排气,家长不用紧张,这是正常现象。12.揉捏四缝穴:四缝穴每只手只有4个,因它位于掌心朝上,从食、中、无名、小指指尖朝下数,第二个关节的横纹中央,故称“四缝”。揉搓这8个穴位时,要有一定的力度。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腹在上,食中指在下,沿着孩子的小手指,一直揉捏到食指,每个穴位揉40次左右。23.捏脊法:先让孩子趴在治疗床上,然后从大椎穴(正坐低头,脖子正中最高椎突处)开始,用双手食指和拇指将脊柱两旁皮肤捏起,两手不放松(即捏住皮肤不能掉),交替向前推动,一直推到孩子臀沟的长强穴。一般沿着脊柱,由上向下推捏4遍,再由下向上推捏6-8遍。每天一次,15天为一疗程。一个疗程结束后,休息15天后可以开始下一个疗程。3

3通过运动帮助消化

坚持让宝宝做户外活动,可以带宝宝到公园跑跑步、打打球,稍微大点的孩子,可以让他们骑骑自行车。在冬天里,选择阳光明媚的时候,带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。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。6_14_4

小云禧温馨提示
如果积食时间较长,没有及时治疗,可能使孩子脾胃功能严重受损,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。此外,积食的孩子在室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感染或着凉。

 

-->